姓名:杨绘荣
性别:女
学历:
2007-2010,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政治学)博士
2004-2007,山西大学,法学硕士
2000-2004,山西大学,法学学士
邮箱:yang_ivy@sxu.edu.cn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奖励:
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
研究方向:
硕士招生方向:政治学、公共管理
学术研究方向:文化治理、数字治理、政治文化
开设课程:
本科生课程:《政治学原理》、《政治文化导论》
研究生课程:《政治文化专题》、《政府运作与治理研究》、《互联网政治学》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政治象征与新时代国家能力建设研究”,202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主持:“数字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创新路径研究”,2023山西省委统战部重点课题
3.主持:“乡村文化振兴中乡村记忆与乡村共同体建设研究”,2023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4.主持:“政治仪式中集体记忆的建构与国家认同的强化研究”,202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
5.主持:“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构的文化符号进路研究”,2022山西省委统战部课题
6.主持:“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中华文化基因的传承路径研究”,2022山西省社科联专项课题
7.主持:“政治记忆视角下农民政治认同的建构路径研究”,2021山西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
8.主持:“山西省‘村改居’社区治理中的文化认同问题研究”,2021山西省科技战略课题
9.主持:“代际比较视角下农民工的政治认同研究”,201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主持:“复兴中的西方政治文化研究:理论、方法及启示”,2015山西省高校哲学社科研究项目
11.参与:“国家能力视角下当代美国民粹主义生成机制研究”,202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12.参与:“新时代国家治理中农民政治态度转变机制研究”,201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科研(教学)成果:
主要文章:
1.“村改居”居民文化认同的消解与重塑——多元空间的视域,《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2023年第3期;
2.数字赋能与数字不平等之张力,《社会科学报》,2023年7月6日;
3.政治认同建构的政治记忆之维,《黑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
4.仪式场景:政治记忆建构的空间之维,《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5.可以安放的乡愁:乡村记忆的数字化呈现,《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20日;
6.政治认同的实践性与层次性——兼论政治认同的基础与机制,《理论月刊》,2022年第9期;
7.有效性与回应性:政治认同在优化治理绩效中的功能,《宁夏党校学报》,2021年第6期;
8.动态性与实践性: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政治参与的逻辑联系——兼论政治认同的功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
9.政治认同在提升制度绩效中的功能探讨——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10.政治效能感、政治信任与政治认同:概念界定与关系厘清,《比较政治学研究》,2019年第2辑;
11.惊变与重组:维尔达夫斯基的政治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1期;
12.文化模式的结盟、解盟与再结盟——维尔达夫斯基论美国政治文化的变化,《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1期;
著作:
1.《当代西方政治文化复兴》,东方出版社,2018年
2.《政治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
3.《西方政治文化复兴之路——以维尔达夫斯基的文化模式理论为考察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