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信息 » 研究生教学
研究生教学
导师有约|我院举办第九期“导师有约”活动
发布时间:2022-12-07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5月27日下午4:30,我院第九期“导师有约”活动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慕良泽教授,研一全体研究生及研二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导师有约”的活动主题是“如何写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会议伊始,慕老师对山西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进行了简要介绍,乡村振兴研究院作为依托山西大学优势学科资源打造的综合型乡村振兴服务与研究智库平台,主要承担三项业务:其一,有关全省、华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振兴业务的面上调查;其二,拟在全省设立十多个乡村振兴研究点,以开展持续性、深入性的点上的田野研究;其三,试点试验研究,通过为各级政府乡村振兴试点试验项目提供决策咨询,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研究作出“山大贡献”。

紧接着,慕老师主要结合2022年中央和山西省“一号文件”精神,从乡村记忆、乡村生活、乡村生产、乡村工作、乡村研究五个方面对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立体的剖析。首先,慕老师基于切身体会及社会调查经历,将建国以来的乡村建设总结为生存、发展及振兴三个阶段,并佐以生动形象的案例,从纵向上呈现了乡村发展的“俯瞰图”。其次,慕老师解读了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关农村生活的政策部署及安排,即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加强民生建设;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再次,慕老师基于公共治理的视角,从三大产业向度全面细致地揭示了乡村生产发展,并强调构建县域商业体系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随后,慕老师重点从防范村级债务风险、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两个方面对乡村工作进行讲解,并指出清单制及积分制是现下乡村工作所要着力推广的两个制度。最后,慕老师总结了乡村振兴的六种研究思路,即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政策研究、参与式研究和规范研究,这对同学们开展乡村研究起到了拨云散雾之功效。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与老师展开了积极深入的学术交流。慕老师鞭辟入里、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每一位同学的问题,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此次活动,即便相聚云端,仍旧展现了导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闻道问道成长”的良好学术气氛。

步伐虽因疫情受限,思想亦可交流远行。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使同学们对乡村振兴、学术写作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为我院良好学术氛围之营造再添新砖。

“导师有约”微语录

1.面向未来,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是大有可为的。乡风文明、治理良好、生活富裕的农村,也是干事创业的圣地。

2.国家经历了长时段的农耕文化之积累、传承与传播,这些东西都是极具价值的、富有历史感且非常厚重的。即便我们现下进入了乡村振兴阶段,但仍要把农村发展过程当成重要文化资源,并加以保护和传承。

3.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在当下阶段,国家有能力、有财力、有时间、有精力,去解决涉及千千万万老百姓,又何止千千万万而是几个亿老百姓的日常居住环境问题,其意义和价值值得关注和研究。

4.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国家的出现,使得国家与乡村、国家与农民之间形成一种互嵌式关系,这打破了传统的双轨制。

导师介绍

慕良泽,男,政治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现为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振兴评估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首批“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山西省高等学校“131”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以及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在《中国行政管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国农村观察》、《南京社会科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和参与撰写的多份政策研究咨询报告被中央相关部门领导批示,并被相关部门采纳。